活动总结 | 科技开放日心理观影活动顺利开展1
![]() ![]() 520科技开放日 ![]() 即使是现在,当人们谈到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通常的反应仍是感到恐惧、不可思议和排斥、歧视,生活在真实社会、普通生活中的正常人是很难理解精神病患者的那些怪异行为和举止的。 可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精神病人却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医生和心理工作者的关注,还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2023年5月20日 广州市科技开放日 我院开展了心理观影活动 带大家了解真实的精神分裂症 \ | / ★ ![]() 电影人物原型 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数学家、经济学家、《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终身与疾病作斗争,并在数学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 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电影海报 影片中的约翰·纳什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名学生,他一心渴望在数学领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原创理论,并且看起来和周围的同学们格格不入。从他入学起便“结识”了一位古灵精怪的室友,随后又“认识”了他的侄女。 一次聚会上,纳什偶然间发现了博弈论,这一惊人的发现令他获得了麻省理工的教职,并在随后认识了自己的爱人。 ![]() ![]() 与此同时,纳什的生活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他似乎卷入到了间谍事务、追杀与可怕的逃亡等一系列离奇的事件中。终于在一次授课中,纳什出现了十分惊恐和怪异的表现,被同事送进了医院。这才让他的妻子知道,原来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他的室友、侄女以及他从事的机密事业都源自他的幻觉和妄想。 ![]() 我的追求带我穿越了物理、形而上学、幻觉,又带了回来。 ![]() 在纳什从疯癫重获理智的历程,我们看到的是过人的意志和理性压制着疯狂的心灵。通过本次观影,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有了初步的了解。主人公约翰纳什与疾病顽强作斗争的精神鼓励我们突破自我,追求真理。 \ | / ★ 随后进行对精神分裂症进行了科普讲解 ![]() ![]()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中的“分裂”可以理解为人的主观感觉、思维、意志、情感、行为等心理机能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分离与不一致,而并不是指个体身上存在多种人格。 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不都具有攻击性,也不像有些影视作品里“变态杀人狂”的形象,他们只是一群患上了一种疾病的患者。 精神分裂症在全世界范围终身患病率为1%左右,年发病率为0.01%左右。 任何人都可能会有患病的风险,无论男女,大多数的发病是在青春期到30岁之间。 发病原因 ![]() 精神分裂症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但是遗憾的是,科学家们尚不明确其中具体的患病原因。 如何看待和治疗 ![]()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具有自知力,也就是说他们自己不认为自己得病了,因此通常情况下需由家人或其他专业人员送去正规医院的精神科进行诊断治疗。 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的方式。 不论是精神分裂症本身的症状,还是患病的耻辱感、周围人的不理解等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同时,患者由于精神症状控制不好,或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长期不愈,导致功能丧失或者下降,有部分患者会死于自杀。 然而,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能够在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的。 精神分裂症不可怕,也不可耻。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疾病,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善意、爱心与关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