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心理科普 | 我们应当如何获得心理成长

1

当我学着爱自己的时候,我才知道了我是谁。

                                                                   ——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主观心理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是为我们所知的。潜意识是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内容无法被意识看到,但是它会直接干预人的判断、感觉和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举动都不是无端作出的,无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实质。

心理成长是帮助我们把潜意识(无意识)上升为意识,是自我意识的增长,是人格的发展。

简单地说,

心理成长就是让我们经历一系列积极正面的心理变化,成为一个心理和人格成熟的人,可以积极的、从容的、智慧的面对和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但不是要求我们成为一个完人或者神人,而是要接受一个真实的、正常的、不完美的、虽然平凡但也可以作为的人。

01   心理成长的目标是什么?

1、如何建立与自己的关系

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先要学会跟自己建立关系,比如我们是不是能够完全接受自己,包括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失败,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很多时候我们更容易接受的是优点、成功和美好,而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缺点、失败和丑恶。

2、如何建立与他人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比如说夫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所以,如何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是保障我们拥有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

3、如何建立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而人又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活。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如何与社会建立关系,包括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获得社会资源等等。

02   心理成长的时期

1、家庭

我们最早的成长(包括身体和心理)时期是在出生的家庭里开始的,也即是我们的原生家庭,这一时期的成长对我们今后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我们的学习、工作、情感和婚姻。所以,这个时期也是被心理学家公认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婚姻、亲密关系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家庭,所以,其实儿童时期的成长不是我们能够掌控和把握的。如果不幸我们没有生于让我们满意的父母和家庭,那么婚姻或者亲密关系将会是我们第二次心理成长时期。我们带着受伤的心灵跌跌撞撞地进入到婚姻、亲密关系里,如果我们能够在婚姻、亲密关系中得到心理成长,如修复心理创伤,找回真实自我,认识并接纳原生家庭,那么,我们今后的人生还是会实现幸福的最终目标。

3、自我觉醒。

往往由于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我们带着很多问题进入到婚姻、亲密关系里,我们的婚姻、亲密关系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很多人在婚姻、亲密关系里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但没有找到正确的原因和方法,以致于有的无法继续保持婚姻、亲密关系,有的为教育孩子而感到痛苦无助。当我们的人生陷入绝境的时候,有些人开始意识到自我心理成长的问题,开始觉醒并进行自救,这也是一次心理成长的机会。

03   心理成长方式有哪些?

1、心理咨询(治疗)

接受个体心理咨询,参加团体心理辅导、针对性小组治疗等,实际上就是一次心理成长的过程;

2、心理训练

心理成长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心理能量、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咨询基本能力的提升。

3、读书、学习、自省、参加社会体验活动

通过有选择的学习和社会体验也可以达到心理成长的目的。

04   心理成长的十二个步骤

1、承认恐惧

爱的源泉不在表面,在内心深处,我们必须找到它。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的恐惧同在,确认自己的心理状态。假装自己没有生气是没有意义的,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感觉,允许自己害怕,要穿越它,接近自己的爱。

2、了解自己渴望的是爱

我们真正的渴望其实是爱,完美是不存在的,生活不会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进行。

他没有满足你的需求,他不是为了满足你的需求而来的,他来是为了让你自己及时看到自己的需求了解并满足自己的需求。

负面情绪来临时,要知道自己是被爱的,有勇气要求爱。看清自己,痛苦不可怕,告诉自己我渴望的是爱。

3、收回投射

旧模式,收回投射,我渴望的爱不能靠你来给,我要放任自由,往内心寻找爱,不是向外。

自我肯定,外在的环境不会一直如我所愿。身体自由最重要,接受身体的现状。

你无法给予我根本没有的东西,而且你也无法取走我生命里无法或缺之物,那些都只是幻象,我有的你也有,我没有的你也没有。

4、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负责,接纳自己的生活现状,排斥和依赖显示自己尚未真正接纳自己的生活。感到痛苦吗?我们和痛苦在一起,感到悲伤吗?我们和悲伤在一起。

让一切真实显现,不诠释不美化不批判。

活在小我是没有关系的,认清自己当前的真相,活在当下。了解欲望和恐怖,我们的目标不是改变世界改变自己,而是改变对自己与世界的认知。

客观的观看方式,察觉自己正在做的事,面对负面每一刻我都有选择的自由。

5、放下自我批判与内疚

攻击只是一种幻象,我无法攻击你,只能攻击到自己,我们不必相互攻击。若有愤怒我有责任把它表现出来,同时我必须明白那愤怒是我自己的,我不用发泄出去,不用某个人接受这种愤怒然后以某种方式丢回给我。

当我了解它时,我会发现我攻击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而且我不会迷失在自己的投射里。我攻击你时我会内疚,我攻击你时我就在为自己定罪。攻击一再重复出现,自我批判就越加强烈。

意识到攻击,看到自己对爱的呼唤。责任感会说伤口是我划破的我会让它愈合,负责与宽容帮我们释放原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

6、接纳自己及待人如己

接纳你阴暗的一面并把它带入光明:

①接纳自己的现状,你没有问题,即便你正面临很多困难,你不必做任何改变。

②接纳别人的现状,他们无需你的认可,你也无需他们的认可,没有谁对谁错。

③接纳你目前的生活现状,所有都是完美无缺的。

有了接纳,小我才会让路,凡是不能接纳的就会被你抗拒,这便成了你的束缚。

只有接纳了自己,才会重获内心的平安。

7、乐意学习与分享

只有分享让我加深自身所学,我把理性的知识运用到自己身上,让它们变得真实。学会聍听,透过你的善巧运用,发现你是我的老师我也是你的老师。双方的互动有助于我们学习与成长,如果孤立自己是在拖延自己得救的时间。

即使两败俱伤仍需要互动,彼此尊重平等,真神不存在于你内或我内,而是你我相遇之处。与人分享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超越小我的世界,发觉我们共同的愿望和需要。

8、做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并不是替别人作主,而是不让别人替你作主,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而且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你能从别人的回馈当中扩展自己的认知,但是别人并不知道你真正的需要,最终还得靠自己善用信息。

做自己的主人,必须放下向外寻求答案的心态,必须放下这一生理当有所成就的念头。我尊重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别人的赞同,不可能通过否定别人来肯定自己,我的自主权与你的自主权是平等的。

我们必须察觉一个事实:表现得太强或太弱都不是好事。说出我们的伤痛才会有益健康,那是我们接受自己的经验和治愈自己的不二法则。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回头看再看或以不同方式看。

9、接受人生课程

发生在我身上的人生课程,是为了唤醒我而不是要惩罚我。

侧重认知上的改变,我无需改变自己改变别人改变世界,只需改变对自己别人和全世界的看法。当恐惧来临时,只要求我穿过去,如果我无法承受我便放下。

信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未知的一切,我以欢迎代替怀疑。透过经验,要懂得解决痛苦的方法绝非抗拒而是接纳。

慢慢了解自己的思想、感觉、信念是如何影响生活的,渐渐明白生活中发生何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所发生的事如何响应,花时间往内心看向上提升,聍听内心。

静坐冥想,身处逆境时,我们不必试图分析或理解它,我们必须潜入身体里面沉淀自己,我们必须走出理性之心而进入感性之心,感性之心才能渗透每个角落。让事情全盘呈现,使意识转变,改变自己原本的观点。

与问题共处一会,意识就会开始改变,从两极化彼此对立的心态迈向相互依存。

10、认清一切都没有问题

没关系的,觉察到就可以,不要再批判。

需要认清改变不是坏事,那是一个成熟的过程

与经验共处,心甘情愿改变,无论后果如何,放下过去,不把过去带到现在,也不把现在带到将来,只接受现在的样子。

11、看镜中人生

观看镜子有时确实让人心痛,但假装镜子不存在反而更苦。我们看镜子不是为了憎恨自己,而是认清被自己内心压抑下去的批判

周而复始的循环之旅,首先我面对一些以前否认过的恐惧,把它带向光明,不久另一种恐惧又浮现了。我们在身心之外所看到的一切,只是反应我们内在的现实而已。

12、开放心灵

开放心灵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请求帮助或帮助别人,你在寻找爱吗?你会找到它的,若它没有马上出现继续找下去,若爱没有符合你的期待,放掉这些期待。

记住,不要退缩。接近朋友或陌生人,让直觉引导你,在人生某个角落,有人正祈求爱。开启心灵,只要接纳就可以到达。

当内心紧绷时,不要批判,只需让它自然运作,让痛苦来来去去,让每件事穿透你,深呼吸,不要执着任何状况,也不要害怕任何现象。

爱由何处来,爱向何处去,不是由你决定的,只要它来时你让它来,它走时你让它走就足够。


END


素材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