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心理小课堂 | 人际交往之晕轮效应

109


2021年11月30日下午,我院青少年心理健康科学传播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入校开展心理科普小课堂。本次课程面向七年级学生,主题为“人际交往之晕轮效应”。

课堂伊始,杨老师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晕轮效应的概念,并介绍了晕轮效应的心理学实验。“一词之差的介绍,就可以给研究生戴上不同的晕轮,可见晕轮效应影响之大。”随后,杨老师介绍了晕轮效应的消极影响,包括遮掩性、表面性和弥散性等。
之后,进入晕轮效应之启示思考环节。晕轮效应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但同时,初次接触所提供给你的判断材料有限且外在的,还具有一定的虚假性,因此,要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

其次,晕轮效应会导致刻板印象,往往始于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归类,这是一种简单的认识,很容易产生偏差。因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而刻板印象所根据的却并非认识对象本人的事实。

再次,避免循环证实。一个人对他人有偏见,会得到自动“证实”,这是心理学上的角色互动和双向反馈。当我们对某个人怀有成见的时候,应该首先理智的检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了晕轮效应的影响。
此外,杨老师还介绍了关于晕轮效应的名人轶事。俄国著名文学家普希金就因为晕轮效应吃了苦头,认为和漂亮的女人在一起一定会幸福,于是强烈追求莫斯科第一美女,并娶了她。可是,婚后才发现他们志不同道不合,最后为了她还债台高筑,为她决斗而死。
最后,来到了课堂小结环节。杨老师总结道:晕轮效应除了与掌握对方的信息太少之外,还与各人推断造成的偏见有关。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要避免出现晕轮效应,遇事归因于外界,从事实出发,学会理性、独立思考。

——END——




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广州社会组织学院开展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有关研究及调研;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有关咨询和评估、培训等;组织开展国内外社会组织交流,促进国内社会组织开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委托事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