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亲子关系 | 最恰当的教养是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

4

01


孩子一旦出生,就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发展轨迹的社会人,作为家长应该客观地认识他、接受他、引导他,并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他。
从血缘关系上,他是父母的孩子。
从情感上,是家长对未来的美好寄托。
因此,家长孩子的过分关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也不是附属品,更不是家长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而是一个集生物性、社会性和智慧性于一体的独立个体。
他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成长特点。
他从一生下来就有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特点,他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认识,有自己的好恶......
其他人是无法替代的。

02


作为一个生命体,他要生存就需要有良好的体格,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运动和锻炼,需要吸收足够的营养。
而想要成为一个良好适应的生命体,最重要的是靠自身的能力去获取这些。
所以,家长就需要让孩子有时间锻炼,有时间通过动手、劳动获取自己生命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包括食物。

比如,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劳动、参与做饭、学会给自己,给家人准备饭菜等是非常有益的教育活动。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他要生存就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跟他人的交往和各种社会活动,就需要认识他人、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并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
要学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能力寻求他人的帮助。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它运行的法则和规范。
一个社会的成员就需要了解这些法则,需要遵守规范。
除了法律的规范,还有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规范。
应该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跟同伴、跟成人、跟比自己小的孩子、跟比自己大的孩子、跟本民族的人、跟其他民族的人,接触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价值观......

03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责任心是需要从小培养和练习的。
一个负责任的个体才是让人放心的个体。
作为一个智慧的个体,他要成长,就需要了解世界,就需要探索和学习。
探究和学习和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好奇心、有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认知能力,有自己的认知风格,有自己的认知爱好,也会有自己的职业生涯......

04


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挫折甚至伤害。
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孩子的发展中得到解决。
对孩子的事情进行包办和代替只是解决了事情的本身并没有解决孩子面临的实质问题。
那些看似很小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堆积下来,最终量变导致质变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大问题。
过度的关心和爱护对于孩子有百害而无一益。
所以,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表达爱的方式,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

05


不仅不要对孩子的事情进行包办,还要创造让孩子锻炼的机会。
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引导孩子往独立的方向发展。
家长是无法包办替代的。
现在的中国,有太多的家长把自己和孩子混在了一起,没有分清谁是自己,谁是孩子,把应该由孩子完成的事,自己去替代了。
但是,家长可以替代孩子做很多事,唯独不能替代的是他的发展。
家长无法替代孩子发展。[2]
所以,很多时候,家长替代得越多,可能失望得也越多。

06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长在获得“家长”这个身份之前,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拥有自己的人生。
没必要在成为家长后,就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
这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
实际上是一种1+1<2的减益效果。
总之,家长不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
要放手任其自由生长,更要关注自我的继续发展。
最后,提前祝各位母亲读者们,母亲节快乐!

[1]何侃.“包办型”教育和“独立型”教育对幼儿能力发展影响的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施建农.不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EB/OL].http://www.psych.ac.cn/kxcb/kpwz/kpwz_chz/201310/t20131010_3946576.html, 2011–06–09/2022–05–05.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