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公益创投 暖席广州 | 误解是怎样产生的?——活动回顾

5

我院项目组于本月19日、21日入校开展了两场公益创投团辅活动。


首场活动是在七年级一班开展的“团体建立”活动。本节课的小组分组时,导师将彩色绳子隐藏起来,只露出同样的白色绳扣,让学生随机选择卡绳,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熟人分组。


特别有趣的是,在同学们拿到自己的卡绳,并按照颜色分别聚集在一起后,竟意外发现在四个小组中有一组同学全部是女生,而另一组全员都是男生。针对这种突发状况,导师提出通过玩手心手背的游戏来交换两个小组的部分同学,巧妙地化解了这一意外状况。


视频为“抓手指”热身游戏部分节选。


本周第二场活动,延续人际交往这一主题,本次着重强调了“传达”与“倾听”的不同定位以及重要性。

首先依然是小而美的热身活动“桃花朵朵开”。引导同学们迅速进入团辅氛围。随后导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随机邀请了两个小组的各一名成员介绍本组所有成员的姓名与爱好。每位同学都认真回忆着一周前彼此的自我介绍,互相提醒着答案,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了解逐步加深。

在结束热身活动后,导师引导学生开始了本次课的主要活动“我说你画”。每个小组中各有一名同学拿到了导师下发的印有多边形图案的纸,作为传达者向组内其他同学描述这一图案,指挥组员们即倾听者画出这一图案。

“先画一个正六边形”、“再画一个三角形”……


伴随着不确定的描述和一次次的提问与修改,每个同学的图案逐渐成型。最后,传达者揭晓答案,倾听者将自己的作品与正确答案比对后才恍然大悟自己哪里理解的不够准确。

活动结束后,导师提问同学们“传达”与“倾听”你更喜欢做哪一方?同学们给出的答案也很不相同:有的人害怕被误解,宁愿只做一个倾听者;有的人认为表达很重要,想要做传达者;有的同学还在思考,为什么传达过程会产生如此大的谬误呢?


事实上,这一课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在日常沟通、交流中,因为表达不清晰或者理解不准确而产生了多少误会啊!

其实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就算没有屏蔽掉听觉或者视觉,我们也未必能够把一句话一字不差的传到最后。这就是很多谣言横行的原因。

为什么一句话,那么难真实的传达出去呢?

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加上传达过程中的环境、语速、表达者的表达能力等等原因造成了信息错误。其实这种现象就和我们平时的沟通一样。说话的人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听者不能正确的理解对方的意思。最后产生了沟通的障碍和分歧。

沟通是双向的,我们每个人都既是表达者也是倾听者。我们应该学会的是表达和倾听的双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