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 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6
心理科普|21天效应 ![]() 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1.培养自信,克服自卑和羞怯。 2.认识自我,健全人格。 3.勇于实践,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 ![]() 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 根据我国成功学专家易发久研究,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21天可以做些什么? 自我提升篇: 1.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学会记账,写日记。 3.学一项新事物,如一首新的歌曲。 健康管理篇: 1.学习时将自己的手机静音。 2.按时睡觉起床,养成好作息。 3.学会控制每天玩手机的时间。 一个21天或许并不能完全让你改变和养成一个习惯,但是通过2个21天,3个甚至更多的21天探索,你就能渐渐形成个人的习惯。 当你坚持了一个又一个的21天,你就会发现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你的思想撑不起你的命运时,那不妨用习惯去倒逼自己去成长。 ![]() ![]()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 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干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抑郁、售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抑郁则常常伴随着失眠早醒等问题。另一方面。睡眠不良会影响心理健康,加重心理疾病。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