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心理科普 | 踢猫效应: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6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当一个人内心有不满情绪,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猫”,这就是"踢猫效应"。



01




在心理学上这其实是一种叫做转移的心理防御机制。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关于“踢猫效应”,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02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

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

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03



众所周知,不懂控制怒气,不仅仅是对人体健康不利,对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要因别人的不良情绪阻碍自己的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点:



1.把注意力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



2.记住垃圾人定律。

有些人身上带着太多的垃圾,愤怒、抱怨、烦躁、失望……当他们的承载能力达到极限时,他们就需要找一个地方把垃圾倒掉,有可能倒在你身上,有可能是我身上。

我们不需要太在意这些。太在意了,就是在将他们的垃圾带在自己身上。此时只要冲他们招招手、笑一笑,垃圾就从你身边被带走了。



3.掌握快乐定律。

即遇到困难、麻烦时,不要让情绪变坏,只要你愿意,直接往好处想,你就能快乐。

还有个小秘诀和你分享一下:去做好事,经常原谅别人。



4.及时修好那块“破窗”。

破窗效应:一旦一块窗户破了,后面就会紧跟着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

因此及时修复好最初那块“破窗”,我们眼前的一切就会变得明亮、透彻。


素材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我们